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of "User:Przjx7bvq"

From NexusWiki
Redirect page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问题不大: new section)
(分红最多的个体就属伟星股份的两位高管即伟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new section)
Line 661: Line 661:
 
    
 
    
 
   <li>”  深圳市中联鑫合投资有限公司正是中联实业的代表</li>
 
   <li>”  深圳市中联鑫合投资有限公司正是中联实业的代表</li>
 +
 
 +
</ul>
 +
 +
== 分红最多的个体就属伟星股份的两位高管即伟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
 +
 +
伟星股份分红高于净利润 是否为投资者着想引争议<br>2009年度该公司暂无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用于公司技改、扩产的计划,但银行贷款却增长了177.94%  编者按:今年5月27日是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5周年的日子。作为“老八股”之一的伟星股份(002003,股吧),能够在2008年推出“10派10”的分配方案,令投资者感到欣慰。然而,伟星股份分配方案中尚有一些疑点值得商榷。本报刊发此文,是希望与伟星股份及其他市场参与方共同讨论这一案例,持不同观点的各方可以在本报开展讨论。推荐阅读杨文俊卸任蒙牛总裁职务 中粮地产孙伊萍接任 房地产库存超5万亿  发改委再度约谈食用油涨价企业信号商卡斯柯回应动车事故北京建筑业劳动合同范本出炉[组图]车晓离婚后否认3亿分手费 [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馨月:央行意外降准的三大原因  如果以2008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10.34元计算,伟星股份“10派10元”的股息率高达到了9.67%,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高分红固然是好,但伟星股份“杀鸡取卵”式的分红方式让人们产生一丝疑虑:分红金额总计2.01亿元高过了去年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56亿元。更耐人寻味的是,伟星股份如此大手笔的分红是在去年股权激励之后。公司高管们在获得股权激励的收益之后,在此次分红中也所获颇丰。  伟星股份从前几年一贯的低分红忽然转为高分红,是否真如伟星股份管理层所说的是为了回报投资者呢?  分红金额超过全年净利润  伟星股份全称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浙江省临海市,于2004年6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以生产钮扣、拉链、水晶钻及其它服饰辅料为主,公司现董事长章卡鹏。  年报显示,伟星股份2008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2%;利润总额2.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1%;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18%。  不过,有会计专家指出:“伟星股份在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仅1.56亿的情况下,娱乐城注册送8,分配金额高达2.01亿元,与经营活动现金流相近。慷慨的分红将给公司的现金流带来一定的影响。”  还有投资者质疑,公司是否通过大比例分红向大股东输送利益,是否由于大股东出现了财务紧张?  5月15日,本报记者致电伟星股份的董秘办,证券代表孔荟荟表示,鸿运国际娱乐城帐号,大股东的资金并无紧张问题,“大股东只是用股权抵押贷款方式来替代以前与其他公司之间的'互押’方式。并且,分红也是为了回报投资者。”  孔荟荟并没有否认公司分红已经超过2008年的全年利润的说法,但她表示,公司的经营不会因此受到影响。“鉴于2009年尚存不确定性,恐怕公司在今年没有重大投资项目,与其这样将资金放着,还不如变成红利回报投资者。”  虽然伟星股份年报和孔芸芸都表示,2009年度公司暂无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用于公司技改、扩产的计划,但公司的银行贷款却增长了177.94%。这部分贷款,又留作何用呢?  公司依靠贷款维持运作?  据上述会计专家分析,从伟星股份一季报可以看出,公司贷款较年初增加了2.2亿元,比年初增长了177.94%。据推测,这个款项很可能是为支付股利准备的。在季报中,这部分贷款并未说清楚(公司季报显示:短期贷款增加177.94%,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公司短期借款所致)。  5月18日,本报记者再次致电孔荟荟,咨询2.01亿元红利的发放来源。她表示:“公司是用自有资金发放红利。由于2008年度公司曾提前还款,因此这笔约有2.2亿元的银行贷款是公司2009年度的正常贷款行为。”  据记者调查,伟星股份2008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约为2.32亿元,减去公司发放红利所需的2.01亿元自有现金外,公司只剩0.31亿元的现金流。很明显的是,这部分资金并不能维持公司的运作。  “公司分红后的现金流不够日常运作的话,将用银行贷款来维持运作。”孔荟荟如此说道。孔荟荟一再向记者表示,公司的经营一直很好,并无问题,高分红也没有影响到公司的运作。  对于孔荟荟的回复,上述会计师表示,不论这2.2亿元银行贷款是为分配红利而借,还是为了维持公司日常运营而借,这笔贷款利息都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对公司的财务费用产生影响。此外,从一季度报表来看,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仍为负数,2009年能有多少现金流来偿还这笔贷款,还是个未知数。  据了解,受内外需疲弱的影响,辅料行业在2009年将全面面临订单减少、产品价格难提升的局面。2009 年一季报显示,伟星股份实现收入1.77 亿元,同比下降15.63%;净利润6092.88万元,同比下降18.79%。  股权激励引发分红暴涨?  根据公开资料,伟星股份前几年的分红并未如此大手笔。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现金分红数额分别为0.22亿元、0.26亿元与0.15亿元,金宝博,现金分红数额占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率分别为58.72%、39.51%与12.97%。伟星股份在2008年的现金分红远远超出了前几年的分红比例,其现金分红数额高达2.01亿元与前几年的分红金额相比多出了近10倍。  对此,孔荟荟表示,高分红是因为2008年的业绩好。由于伟星股份的未分配利润也很高,因此,公司完全可以实行10派10元的分红方案。  对于伟星股份这种类似于杀鸡取卵的行为,投资者纷纷提出质疑,伟星股份一直提倡平稳发展,但这次的分红为何一反常态,将多年累积的未分配利润一次性分出2亿元之多?  引人注意的是,伟星股份此次分红突然大方起来,是发生在公司股权激励之后。公司高管在获得股权激励所得收益后,分红收入也颇丰。  有投资者认为,伟星股份今年的高分红之所以能够通过,与公司董事会中高管持有股权激励的大量股权有关,毕竟首次股权激励50%的股权将获得的红利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伟星股份的股权激励计划是于2006年6月27日公布的。根据公告,伟星股份股权激励计划的对象范围为该公司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为伟星股份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608万股伟星股份股票。  股权激励制定之初,行权价格为9.06元。本来这个行权价格在当时被认定有点高,但因为此后公司股价节节升高,再加上经过2007-2008年间公司的三次分红派息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后,股票期权数量相应调整至1233.02万股,同时伟星股份的行权价格也下调至4.25元。  2008年11月24日为股票期权行权登记日,伟星股份股票期权激励对象首次行权共计6165120份股票期权,其中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合计5495880万股股份为有限售条件流通股,自上市之日起锁定6个月;其余股份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大股东与公司高管皆盆满钵满  这次伟星股份的分配金额共高达2.01亿元,而在此次分红中收益最多的要数伟星股份的大股东伟星集团。资料显示,伟星集团持股比例为29.36%,持股总数为59090724股,也就是说,大股东伟星集团将获益0.59亿元。  其次,分红最多的个体就属伟星股份的两位高管即伟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章卡鹏先生和张三云先生。2008年年报显示,888真人,伟星股份前十名股东中章卡鹏、张三云、谢瑾琨分别持有伟星集团有限公司11.80%、8.85%、2.37%的股份,新锦江娱乐城,此外,章卡鹏与张三云不但持有伟星集团的股份还同时持有伟星股份的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6.90%与4.56%。那么,在伟星集团获得高红利的同时,章卡鹏与张三云也将因持有伟星股份的股权而获利。  不仅如此,娱乐城,这次的高分红除了伟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与大股东受益之外,公司的高管也由于2008年11月份股权激励行权的缘由而参与了这次高分红。  2008年年报显示,在首次股权激励中,公司董事、董秘兼副总经理谢瑾琨与董事、副总经理罗仕万两人分别获得期权行权的股份有74万股,其它几位高管每人获得期权行权的股份有66.9万股。  假设伟星股份的高管以昨日收盘价15.43元/股的价格来出售股权计算,伟星股份的高管不但将因为股票期权激励而获得6892万元的“激励奖金”,御匾会娱乐城,还将因10派10元的分红方案分得616.51万元的红利。两项相加后,可得伟星股份的高官将总共获得7508.51万元的高额回报。  据2008年年报数据显示,伟星股份董事长章卡鹏持股数为1387万股,总经理张三云持股数为918万股,分列公司十大股东中的第二、三位,公司董秘谢瑾琨也持有532万股,排在第七位,娱乐城注册送10元,按照每10股派10元计算,未曾参与股权激励的董事长章卡鹏分红收入就有1387万元,张三云分红收入也近千万。
 +
相关的主题文章:
 +
<ul>
 +
 
 +
  <li>4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发公告解释了</li>
 +
 
 +
  <li>lm5mtttk</li>
 +
 
 +
  <li>有何用意</li>
 
    
 
    
 
  </ul>
 
  </ul>

Revision as of 09:28, 18 June 2013